旅行灵感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行社区

文章内容

三坊七巷简介_三坊七巷简介50字

zmhk 2024-06-02
三坊七巷简介_三坊七巷简介50字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三坊七巷简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
三坊七巷简介_三坊七巷简介50字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三坊七巷简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衣锦坊的衣锦坊简介

2.福州三坊七巷建于那一年

3.谢婉莹个人资料简介

4.冰心的简介

5.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三坊七巷简介_三坊七巷简介50字

衣锦坊的衣锦坊简介

       三坊七巷的三条坊中,最靠近西湖的,是西北部的衣锦坊。大概是沾了帝苑的豪气、通了西湖的灵犀,这个坊才有了后来的鸿毛济美、财丁骏发。衣锦还乡的那份感觉,是古人入世的追求,士大夫也未能免俗。而湖光山色与春风得意,正可相得益彰。

福州三坊七巷建于那一年

       20集电视剧《三坊七巷》是黄健中执导的一部力作,故事发生在民国年间的福州:宫巷开九洲西药房的罗家在一个时辰内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大房太太生的大儿子脸上天生有许多麻点,家人怕他命相克父,大房太太叫下人将二房小妾柳玉娟生下的小儿调包当作自己的儿子,将大儿子抱给靠吹 洋号卖肉丸的穷人老麻仔当儿子。随后,柳玉娟被逐出罗家,投江自尽。  二十五年后,老麻仔已死,抱来的孩子叫麻仔,他继承父业,也是靠吹洋号卖肉丸谋生。麻仔长得丑陋但憨厚善良,捡茶女工珠珠喜欢他,但他却暗中喜欢上清唱堂未挂牌的妓女朱艳霞。罗家大少爷罗梅生留学法国,回来后掌管家业,娶妻甘文君。甘文君在百货公司邂逅朱艳霞,两人互不知真实身份。甘文君误把朱艳霞当成一个爱画画的女学生带回家中做客。甘文君认定朱艳霞是好女子,劝丈夫纳妾,拿出私房钱替朱艳霞赎身。  恰逢淞沪抗战爆发,日军封锁东海,福州沦陷,日本人要抓罗梅生当伪商会会长,罗梅生偕妻出逃,忠心的麻仔留下替罗梅生寻找朱艳霞。国难之时,麻仔在朱艳霞支持下,打开“九洲药局”仓库,解救难民,两人在“八年危难”之中产生情感…

谢婉莹个人资料简介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形成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在这里重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由此形成。

       福州建城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也许是千年来偏安东南的缘故,自有一种慵懒闲适、宁静自守的性情。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

       1.据已故的南后街原永嘉玻璃店老板洪一棠先生生前告诉我:南后街林觉民、谢冰心的故居,亦是林长民、林徽因父女俩的祖居,因为长民与觉民是同曾祖父的堂兄弟,他们的祖辈已在此处居住了几代人。

        2.林则徐三女婿仓山区胪厦人郑葆中的玄孙女郑家纯女士曾告诉我:宫巷沈葆桢、林聪彝故居斜对面坐南朝北的老房子,是郑葆中的故居。

冰心的简介

       谢婉莹个人资料简介是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祖籍地是福州长乐横岭乡,今福州市长乐区横岭村。冰心的曾祖父谢以达这一辈进城谋生。1901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奖简述

       冰心奖于1990年由学者雷洁琼、作家韩素音等人共同创立,下设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艺术奖、冰心作文奖5个奖项。冰心奖每年举办一次,在冰心生日前后颁发,创办初期,冰心每届都亲自审读获奖作品。该奖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华人儿童文学艺术大奖,全球华文文章都可参与评比,历届获奖者不仅有港、澳、台地区的作家,还包括其他国家作家。

       1992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特增设“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并于当年进行了第一届的评奖。从第九届开始,该奖项更名为“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2002年起增设冰心摄影文学奖。2005年起增设冰心作文奖。

简介三坊七巷的楹联文化

       生平简介

       [1]1900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那购得。

       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1912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冰心(24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美国公理会创办)。

       1915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20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等。

       1922年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出版于北京的《晨报》。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1923年由燕京大学(由协和女子大学等教会学校合并而成),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宋美龄也毕业于该校)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1926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后,冰心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黎巴嫩诗人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33年末写就《我们太太的客厅》,内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为文坛公案。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

       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年—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 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文化大革命后冰心受冲击,被抄家并进了“牛棚”,烈日下接受造反派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至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合作翻译《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

       1994年9月因心脏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医院;虽住院却仍一直关心社会:1998年水灾时她知道后捐出二千元,后来知道灾情严重,再捐出一万元稿酬到灾区;冰心至1999年2月13日病情突然恶化,心跳加速血压偏低并有发烧,翌日下午女儿吴冰带同总理朱镕基亲自到医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点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作为福州名满天下的文化名片之一,三坊七巷历来都是外地游客趋之若鹜之地,就像铜锣古巷之于北京,回民巷之于西安。这里钟灵毓秀,人才济济,让这条古街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很难说是古街造就了一方才俊,还是这些英才成就了古街的赫赫声名。游客大多走马观花,少有人认认真真地去了解脚踏着的这一方土地和这一块石砖背后的故事,而那些镌刻在石柱石碑上,被充当背景板的那一幅幅妙趣横生,充满文化底蕴的对联更是少有人问津。南后街牌坊高大状阔,是这条古街的标志性建筑,刻在花岗岩上的白底鎏金题字,配上雕花墙裙,古韵古香。

        前前后后共有四幅楹联。面朝杨桥路这面,中间一对是由郭道鉴撰联、省书协主席陈奋武书写(字体为行草)的:“仁里拂春风,且看锦肆绵延,琼楼轮奂。广衢萦古韵,共赏书香浓郁,雅乐悠扬”。这副对联是说整条街都是店铺,附近高楼壮美。旁边一对是柯云翰书写(字体为行草)的:“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该楹联取材自清朝末年举人王国瑞诗中句子。这位广州诗人所描述的是南后街作为福州古籍书店的集中地,许多古书铺出卖书籍和历代名人字画,。用琉璃厂类比南后街,表现二者都是当地和外地名流学者经常光顾留连的地方。长期的文化润泽、积淀,让这条古街的书香一直能够绵延到现在。牌坊的反面还有当今知名学者、书法家陈章汉、赵玉林、郭道鉴、柯云瀚等联手创作的另外两副楹联:“文事重名区,记曾笔走他州,书藏旧肆。人情欢盛世,看又灯迎元夜,塔展中秋”。描绘了这里人才辈出,文人乐于分享书籍,后两句则是点出当地元宵中秋的民风民俗,雅俗兼具。“城开闽越,源溯昙山,听浩歌一路。凤翥江南,龙腾海左,驰俊彩九州。”这两句则用三坊七巷所处地理位置作对,表现其环境面貌的优越性。

        郎官坊牌坊是门牌样式,上书“课学秋灯,书声喧里巷。温诗春酒,豪语动枌榆。”从画面声音两个维度作对,举例春秋两季巷中不同的场景。末句中的“枌榆”原指故乡,这里可理解为,学子们的这种豪气,足以令乡里的父老震动。透过对联,彷佛可以看见学子们寒窗苦读,饮酒斗诗,可以听见琅琅书声,挥斥方遒。

        塔巷石牌坊门柱上刻林山撰、傅永强书的(字体为篆书):“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这里用典,分别指陈氏享誉全国的“六子科甲”以及清代翰林、林星章的旧居“二梅书屋”。“理学”与“修文”对仗,指做学问、修文学。“烛”作照亮解释。

        黄巷石牌坊上书卢为峰撰、蒋平畴书的(字体为行书):“科甲蝉联,海峤人文罗福地。声名鹊起,榕垣才望奋清时。”联中“科甲蝉联”指连年科举高中, “海峤”指海边多山,代指福建。“榕垣”释为福州城,“清时”意指当代。

        ? 安民巷石该牌坊有抱鼓石,中匾刻坊名。门柱上有翁绳馨撰、余险峰书的 9 言(字体为行草):“驿馆驻车,枕戈同卫国。省垣揽辔,张榜且安民。”下联引用了黄巢路过此地时,约束兵马、张榜安民的典故。这里的“辔”,是指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揽是拉的意思。

        宫巷石牌坊该牌坊有亭盖,抱鼓石,中匾刻坊名。柱上有丘幼宣撰、吴乃光书的 12 言(字体为行书):“紫极祀三清,仙家日月超凡俗。吴兴遗甲第,船政风云耀简编。”前一句,“紫极”指巷中的紫极宫,“三清”代指道教。后一句, “吴兴”是沈葆桢的故乡,“简编”是历史的意思。清代福州著名官员沈葆桢曾世居于此。

        衣锦坊的水榭戏台曾经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欢笑和泪水,它曾经演绎了多少历史故事、再现了多少人的一生。门外的对联成为了它过往的生命的生动、全面而又深入的高度概括:“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河山,古往今来顷刻间演遍千秋世事”。过去的时候,在这一方小小的戏台上,演员在举手投足间,在深情唱腔中,借助着乐器的演奏,把故事一一呈现,将广阔天地里、漫漫时光中发生的故事都集中在这方圆之地,演绎得淋漓尽致。

        早在 2006 年,楹联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代,楹联几乎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国学家南怀瑾就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不少清代文学史学者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国师苑外的对联书有“坊载儒风巷载春,州涵福气街涵古。”这些年代悠久的建筑赋予这些楹联历史的底蕴,同样的这些文采斐然的方块汉字组合又增添了建筑的文化内涵。三坊七巷坐拥“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名,依附着这些街巷而生的楹联不但是华丽的装饰,也是这条古街文化精神的印证。

       好了,今天关于“三坊七巷简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三坊七巷简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